這是一個此前發生的案例,但是至今它依舊值得企業、創業者深思和警惕!
一個投資過億的電商倒掉了,一個投資2.6億的跨境電商倒了!
曾經被稱為跨境電商代表的的蜜淘倒了,前后已經花掉2.6億元資金。
蜜淘,前身為CN海淘,創立于2013年10月,2014年7月獲千萬美元A輪融資,11月獲3000萬美元B輪融資,總融資額超過2.6億,伴隨著2016年的倒閉,此前2.6億投資打了水漂。
作為一個昔日的焦點寵兒,跨境電商蜜淘為什么會倒掉?電商平臺為何這么難做?本文將一一解析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逃不過C輪死,跨境電商蜜淘年前已倒閉,所有員工解散》
來源:億歐網 作者/石鈺
(原標題:蜜淘前員工爆料:公司全部員工解散,現已倒閉)
摘要:蜜淘在年前(2016年前)其實就解散了,所有人補貼1個月工資。蜜淘從10月就開始裁人了,到解散時還剩下幾十人而已。
億歐網頗費了一番周折,終于和蜜淘相關人士(前員工)取得聯系。據該員工爆料:蜜淘在年前其實就解散了,所有人補貼1個月工資。蜜淘從10月就開始裁人了,到解散時還剩下幾十人而已。
為了印證這一說法的真實性,億歐網前后聯系了3名蜜淘前員工,接觸的3名員工有一位中層管理者,另外兩名為普通員工。其中1人對此事緘默不言,另外2名員工透露了一些信息(應爆料人士要求,這里不透露其職位和姓名)。
以下是億歐網與其部分對話:
億歐網:到底是倒閉還是被收購?
爆料人:倒閉了
億歐網:現在蜜淘公司還有人嗎?
爆料人:所有人都散了,沒人了
此外,億歐網找到了蜜淘多名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的爆料截圖:
對于此事,億歐網一直在想方設法得到蜜淘創始人謝文斌的說辭,但直到發稿前,謝文斌對此事都沒有回應。
但種種跡象表明:蜜淘的確已經倒閉,沒有被收購。
1)蜜淘微信公眾號今年(2016年)1月停更、官方認證微博最后一條信息也截止到2016年1月28日后再無更新;
2)蜜淘位于望京SOHO的辦公區已經人去樓空,SOHO前臺稱蜜淘已提前退租,而即將入住的新公司正在里面施工;
3)供應商爆料,蜜淘從去年開始出現結款不及時等情況;
4)創始人謝文斌沉默,且多方人士均表示聯系不上本人;
5)此前對于蜜淘被京東收購一事,億歐網向京東求證,但京東方面否認收購一事;
……
蜜淘倒閉的傳聞已有很長一段時間,億歐網從2015年底開始聽到一些風聲,至今,蜜淘“倒閉”發展成一件“謎”一樣的事件:
2015年底消息透露,蜜淘年前有大事,彼時謝文斌本人還與一些媒體有過溝通,表示會在年后公布,但至今一直沒有等到謝的官方發言;
傳言蜜淘在快倒閉的時候被接盤,這一傳言并非空穴來風,但與事實有些出入,據知情人士透露,蜜淘被接盤的是倉庫部分,倉庫是蜜淘自建的;
(2016年)3月初,搜索引擎上開始出現蜜淘被收購的相關消息;(2016年)3月28日,某家媒體收到一封匿名投稿,稱蜜淘被收購,創始人出局;接盤者猜測是京東;
隨后,京東出面否認,稱收購蜜淘傳聞不實;
“倒閉or被收購?”虛虛實實讓人看得眼花繚亂,多家媒體求證無果,只能得到部分信息,且業內同行創業者均表示對此事不知情。
事件發展至此,相信接下來蜜淘的各種猜測仍會層出不窮,畢竟謝文斌一直沒有說話。億歐網也期待得到謝文斌的回復,確認情況。
C輪融資未果,掉隊海淘大軍
還在天貓負責無線產品工作時,謝文斌就獲得過云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汪東風的投資。離職后的謝文斌拿著汪東風給他的100萬元招募到了來自百度、愛奇藝、360和阿里等大公司的核心團隊。
在蜜淘網正式上線前,在汪東風的引薦下,謝文斌又拿到了福建老鄉蔡文勝的100萬元投資。
2013年10月,蜜淘網(前身是 CN 海淘)成立,2014年3月產品正式上線;上線初期做的是海淘導購或代購模式,讓海淘商家入駐,同時接入國外網上購物商場,并將運轉公司、第三方支付等服務集成在后臺,消費者自主完成購物環節。
在經歷了海外代購60%退單率的重創后,2014年 6 月,蜜淘轉型B2C自營海淘電商,通過特賣的方式,每天上線一個爆品。當時謝文斌的目標是希望做跨境電商類的“唯品會”。在這個時間段起步的還有蜜芽、洋碼頭等。
拿到錢后蜜淘開始了大促營銷,蜜淘自己拿出了大筆資金做補貼,在當月的黑色星期五,蜜淘最輝煌的數據表明,其客戶端激活用戶接近100萬,月交易流水突破1000萬元。
然而好景不長。2015年初,跨境電商價格戰打的分外激烈;在蜜芽、洋碼頭和阿里、京東等高打“價格戰”后,蜜淘開始沉寂。
謝文斌曾說過“就算我再融一億美金,我也不可能成為巨頭打價格戰的對手,巨頭可以通過渠道與補貼的方式把價格壓到很低,但是創業公司沒有辦法這樣長時間消耗下去?!边@句話顯然佐證了蜜淘在價格戰中消耗不起。
更糟糕的是,2015年資本的“寒冬”來臨,融資已不再像2014年那樣,輕易就能融到一個令人吃驚的數額,蜜淘的C輪融資也遲遲未能敲定。在阿里、京東、亞馬遜等紛紛發力跨境電商,在流量、資本、品牌資源都雄厚的巨頭面前,蜜淘的優勢開始變弱。
轉型韓國購,可是時間已然來不及
2015年9月,謝文斌開始被動求生。為了讓蜜淘變得更輕,跑得更快,2015年9月謝文斌放棄了全品類的全球購運營思路和價格戰的營銷手法,退守到了韓國購的單一垂直市場。
謝文斌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,轉型后的蜜淘計劃連續實現三年盈利,為A股上市做準備。
或許是為轉型做準備,蜜淘裁掉了很多業務部門,公司開始大幅裁員;即使在2015年12月,媒體還有關于蜜淘和萌店全球購合作的新聞報道出來。
但與此同時,蜜淘將于年后解散的消息也開始擴散開來....
而具體的轉型成效上,億歐網可以在蜜淘首頁上看到“韓國免稅店”五個字,其移動端APP也標榜著“韓國免稅店,海淘購物明星同款韓國代購”;但再看其官網及APP端,平臺上仍存在全球購的痕跡,甚至網站還存在“淘日本”的子目錄;也就是說蜜淘并沒有完成轉型。
事實上,蜜淘在爭奪韓國品牌商獨家代理權中,也不具備優勢。據億歐網了解,天貓國際與韓國易買得,京東與樂天都達成合作關系;而聚美則是韓國多家品牌的中國區獨家代理合作伙伴。蜜淘轉型韓國購,依然會和其它電商網站重疊,再一次面臨競爭壓力。
現在,在蜜淘倒閉消息曝出面前,所有的轉型都喪失了機會。
█ 深度解析
為何電商平臺這么難?不要輕易做平臺
文/于建民
2.6億的投資,也不是一筆小數目,如果是企業運作產品,幾年極有可能成功打造起一個品牌,如果運作得當,也許已經變成幾億了,十幾億了。
但是,為何2.6億的巨資,去做一個電商平臺卻猶如打了水漂一樣,聽了個響聲,就什么也看不到了?為何電商平臺這么難做?為何平臺這么難做?
首先、平臺本身太復雜,不易做
——初期創業者,輕易不要涉入做平臺
做平臺本身不是容易的事情,正如央視昔日著名的商戰欄目《贏在中國》的制片人王利芬所說,創業最好聚焦在一個點、而不是做平臺,平臺需要耗費資金量、資源遠大于單點聚焦,包括58同城的姚勁波、360的周鴻祎都在說,開始聚焦一個點,而不要做平臺。
其次、互聯網的平臺競爭更為激烈,洗牌的殘酷程度超過傳統行業
——競爭難度很大,對能力要求比較高,能力不強要慎入
上面我們提到平臺不好做,而同時,互聯網平臺還將面臨一個問題——那就是競爭太過慘烈,甚至遠超傳統行業。
傳統行業的實體企業在競爭后,會存在一線、二線、三線企業,即使競爭激烈的行業,也會需要十幾年的商戰,才剩下少數企業。
例如:在傳統行業的平臺PK中,家電零售平臺算是相對競爭最慘烈的了,也是經過十幾年的血拼,才最終剩下國美、蘇寧、永樂、大中(永樂、大中后均被國美收購)等少數幾個大佬。
與傳統企業的商戰主要靠企業滾動資金不同,需要時間來滾動資金;而互聯網的很多商戰都有大規模風投的介入,可以迅速積聚資金,以資金換時間,短期內快速完成洗禮!洗牌狀況更慘烈、時間也更快。
因此,互聯網平臺一旦洗禮后,在資本大規模投入下,往往只在短短幾年時間,剩下幾個企業了,例如:國內的團購大戰,2011年團購巔峰時曾經有5500多家參與,但是經過4年洗禮后,美團、大眾點評、百度糯米,三家所占份額超過90%(2015年10月,美團占51.9%,大眾點評為29.5%,百度糯米份額達到13.6%,三家份額達到95%,之后美團與大眾點評已合并)
因此,由于競爭激烈,難度很大,對企業能力要求很高。如果能力不強,慎入!
再次、互聯網平臺燒錢大戰太兇猛
——對企業的融資能力要求很高,沒有資金實力,慎入
正如我們上面提到,互聯網的很多商戰,有大規模風投介入,迅速完成洗牌,因此,在很多電商平臺里的商戰中,資本往往是重要的一環。
在激烈的PK中,往往是資本的燒錢大戰,誰擁有更強大的資金實力、資源實力,或者誰具有更強的融資能力,擅長與資本打交道,能進行更長時間的價格戰、燒錢大戰,就具備更大的勝出概率。
如上面蜜淘創始人謝文斌曾說過“就算我再融一億美金,我也不可能成為巨頭打價格戰的對手,巨頭可以通過渠道與補貼的方式把價格壓到很低,但是創業公司沒有辦法這樣長時間消耗下去?!?/span>
再如:團購大戰曾燒了上百億,打車軟件大戰在2015年幾大巨頭已經燒了300億資金,在這個過程中,當年眾多資本實力不夠的小企業被燒的找不著影了。
最后,如果沒有資源,平臺還是要慎重
——對資源能力的考量也重要,如果沒有,就不要參戰了
同時,做平臺對企業的資源能力要求也比較高。
例如:美團—SNS實操經驗、屢敗屢戰積累
美團的王興也是屢敗屢戰之后,在美團之前已經創業幾次,才有了今天的成績,但是王興在多年前最早創業時候,就開始做SNS,做線上和線下的活動,前面的幾次失敗,也成就了它今天在線上線下這種O2O領域的成就,長期的實戰經驗積累,前面的幾次失敗,也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、資源、人脈,這些都對美團今天的業績有很大影響,可以說,沒有過去的積累,可能沒有美團的今天。
洋碼頭—電商平臺運營經驗
洋碼頭的創始人曾碧波,2001—2006年曾在易趣工作,易趣作為中國最早的2C網站,2004年被美國的ebay當時以1.5億美元并購,是淘寶崛起之前最大的對手,在易趣被ebay并購后,曾碧波負責eBay中國TOP SELLER的管理和運營,業務一部分工作就是推動公司出口外貿電商的起步。
2006年,曾碧波離開ebay,去美國留學,在那里體會到了中國數碼產品價格的“倒掛”:大部分產自蘇州,中國市場價格卻是美國價格一倍。這里面一定有復雜的貿易流通壁壘需要打破。他花了大量時間研究美國線上線下零售業、在線廣告業,體會到了開放市場的流通效率。這就是洋碼頭相對明確的誕生背景。
而這段時間里,他也獲得人生第一桶金,曾碧波曾表示“蘋果iPhone誕生后,自己很快就成了中國大陸圈子里有名的iPhone“倒爺”
無論是過去在易趣、ebay運作2C電商的經驗、參與推動公司出口外貿電商的起步,還是去美國留學對零售的研究、iphone的倒爺經歷,對于曾碧波而言,都是豐富的經驗。
2009年,曾碧波創立跨境電商洋碼頭,經過幾年的艱辛經歷,2015年,洋碼頭總算是逐漸走上快速發展。
網易考拉—網易媒體資源、資金資源
作為網易運作電商屢敗屢戰后,終于有所成就的網易考拉,同樣有著其它做電商企業不具備的優勢——網易雄厚的資金實力,以及媒體資源。
一方面 有著豐富的資金實力
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大佬、網絡游戲大佬之一的網易,資金實力不言而喻,2015年凈收入為228.03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94.7%;凈利潤67.35億元人民幣。
另一方面 有著豐富的媒體資源
作為三大門戶之一的網易,每天千萬流量,擁有著巨大的流量入口,這是很多其它同行花錢都買不到的流量源。
阿里、京東—渠道資源、用戶資源、資金資源
現在,線上零售的兩個大佬阿里和京東也在做跨境電商了,作為兩大線上零售巨頭,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個線上渠道資源、用戶資源,同時也都是手握重金的資本大佬,其優勢不言而雅。
綜上,我們看到,想做平臺并非易事,對能力、經驗、資金、資源要求都比較高,想要做好平臺,需要在這幾個方面都比較高,才能成功把握比較大!
總結:平臺參與者要對自己有清醒認識
有夢想總是好的,但是夢想還是要和自己的實力結合。
特別是想做平臺的參與者,對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,自己的條件是否具備,在能力、經驗、資金、資源上具備多大的把握,如果不具備,就要慎入,而一旦參與了,注意自己補自己的短板,讓自己更有競爭力,否則就很容易在競爭中落敗、乃至于被淘汰!
做平臺,難度遠大于聚焦一個點的運營!值得每個企業和營銷人謹慎注意!
云銷城提供整套電商解決方案,幫助您快速部署好自己的商城系統,快速實現正常運作。